國外交通安全專家在對交通事故進行統計分析時發現:大型載貨汽車與其他車輛的碰撞往往造成車輛的嚴重損壞和駕駛人員傷亡,超過20%的交通死亡事故是由于小汽車和大型載貨汽車相撞造成的。值得注意的是,這類交通事故在夜間發生的頻率尤其高。據統計,小汽車在沒有采取制動措施的情況下直接撞向大型貨車的事故率夜間是白天的2.5倍。如果前方行駛貨車的速度大于60km∕h,則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就更大了。通過事后對事故司機的詢問得知,發生事故的部分原因是他們太晚看到或者根本沒有看到前方的貨車,以至于根本沒有時間作出反應。
為此,國外交通安全專家認為,能見度是夜間(或其他能見度低的情形時)安全行駛的關鍵,尤其是在貨物運輸趨向集團化、專業化的今天。提高車輛在夜間的能見度對保障車輛在夜間的安全行駛意義重大。
研究發現,人眼的敏感度與外界環境的亮度或其本身對光線的適應水平有關。在黑暗的環境里,人眼的敏感度降低(通常只有白天的1/4左右)—不易發現物體,就如同我們在黑暗的環境里不能讀書、看報一樣。因此,在黑暗的環境中,機動車駕駛人很難發現前方的非發光或發光不強的物體。
夜間,當機動車駕駛人開車行駛在路上,前方突然發生緊急情況時,機動車駕駛人通常會經過預見路況、察覺、看清、決定應變行動、開始行動和完成應變行動這幾個過程來完成對緊急情況的處理。整個過程所需要的時間因人而異,最快的需要10.5s,最忙的需要14.5s在時速50km∕h的情況下,整個應急距離為146m~201m;在時速90km∕h的情況下,整個應急距離為263m~363m。
研究人員同時發現,如果將道路上可能可能存在的未向醒目地標識出來,可以縮短駕駛人察覺和看清路況的時間,在時速50km∕h的情況下可以縮短反應距離20.8m,在時速90km∕h的情況下可以縮短反應距離37.5m。
由于車輛信號裝置呈點狀分布,所提供的信息不足以判斷車輛的大小、形狀、行駛方向等;同時還由于車輛保養和清潔不及時,車輛信號燈常會有損壞和被泥巴、油污等覆蓋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后車駕駛人對前方車輛的辨認。另外,信號燈裝置在使用時需要提供電源,當車輛?吭诼愤吿幱谙ɑ馉顟B時,就無法保證后車駕駛人能及時發現前方的停駛車輛。由此可見,提高車輛夜間的被識別性是非常重要的。